应英国拳击协会邀请,中国国家女子拳击队一行15人于2014年3月28日至4月6日在英国国家奥林匹克拳击训练中心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训练。参加本次训练营的有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36名女拳手。
中国队派出的是51公斤级司海娟、陈莹、余亚宏,60公斤级尹军花、杨文璐、沙薇薇和75公斤级李倩、吴海鸥等8名拳手,她们多数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崭露头角的年轻队员。
本次训练营以实战为主,除各队常规训练外,共安排了两次技术对练和4次比赛,给拳手提供了一次开阔眼界、寻找差距、提高对拳击的认识以及增强实战能力的机会。同时,通过观看其他国家教练对于10分制计分新规则的理解与执行,以及训练采用不同的组织模式与方法手段,给我们很大的启发,很值得学习和借鉴,感触颇深。
欧洲女子拳击进步飞速
除威尔士和瑞典以外,本次训练营其他国家均派出7到8名拳手,每个级别均有2到3名水平相当拳手。其中,荷兰队变化较大。该队水平齐整,且拳手条件较好。特别是75公斤级的两名拳手,身体条件突出,身高臂长、打法硬朗、不失灵活。英国队依旧以伦敦奥运会51公斤级亚当斯为领军人物,但同时也在积极培养新人。法国队这次表现平平,但整体实力较以往有所提高。
女子拳击自2012年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后,目前已进入第二个奥运周期。女子拳击越来越受各国重视,一批年轻拳手成长迅速,且普遍身体条件好,基本功扎实。中国女子拳击因为开展较早,在世界女子拳坛曾具有一定优势,但欧美国家运动员身体条件好,底蕴深厚,进步将非常迅速。
英国队个体化训练与团队合作完美结合
本次集训英国队除参加两堂所有拳手技术对练课以外,其余训练都安排为个体手靶训练。拳手分拨进入场馆,在缠护手绷带和热身之后,由教练进行个体指导,之后放松、理疗,整个训练过程都是以个体为单位。
据了解,英国成年男女队队员也都来自不同地区拳击俱乐部,他们一周来国家队训练4天。从组织形式看,英国拳击队的训练也属于单兵作战,这种方式是否过于松散,似乎令人怀疑。但经过观察,实则不然,英国拳击队充分发挥团队力量,是一支任务明确、组织有序、分工配合、专业程度非常高的教练员团队在作战。
此外,每堂训练课正课开始前及结束后的内容都是规定动作,统一的流程。该流程就贴在拳手更衣室的门上,这样即使拳手是进行个体训练,也能保证训练有章可循,有规范要求。
英国队教练员按照成年男队、女队和青年队划分,有全职教练,也有部分兼职教练。但我们经常会看到教练间相互指导其他组别训练的情况,很显然英国队体现的是教练员团队力量。而中国队是集中训练、统一计划、集体训练、团队热身,但在个体训练时,拳手特别是重点拳手都是由级别主管教练执行。两种体制孰优孰劣很难评说,各有优劣,也很难效仿,因为我国拳击集训体制是人事制度、全运会体制、高水平教练员缺乏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。
英国复合型团队出众
英国国家奥林匹克拳击训练中心拳击馆的设计和设施属世界,从拳击馆墙壁地面的颜色搭配、形象景观到拳台、沙包、力量器械的型号与摆放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布置,仅是硬件设施就体现出他们对于拳击运动深厚的理解与文化底蕴。
英国队的早操及体能训练是由体能训练师来执行。包括各级别拳手各阶段的体重要求、如何控体重、饮食计划、营养配餐,都由专人负责。更令我们惊讶的是,运动伤病防护师的作用非常大,如把伤病控制在预防中、落实在训练的各个环节,而不是事后的治疗。
应该说,英国拳击科研保障团队的系统性、科学性与专业性令人叹为观止。英国拳击能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,这绝非偶然,在“英国奥林匹克拳击之家”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必然。(梁园 作者为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干部)